北京品茶小瓢虫论坛,北京茶楼论坛qq,北京喝茶大圈工作室

关于开展2025年度暨南大学“五个一”特色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更新时间:2025-11-5 20:17:03 阅读:20

校内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文件精神,加快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推动本科教学内涵式发展,依据《暨南大学本科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学校启动2025年度暨南大学“五个一”特色课程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类型及数量

(一)课程说明

“五个一”特色课程包括“人工智能+”课程、产教融合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前沿交叉课程、“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课程5类,专业均需结合特色和优势在上述五个类别分别建设一门及以上基础教育或专业教育代表性课程。

建设类型

1.“人工智能+”课程??纬逃刈⑷斯ぶ悄茉谙阜中幸盗煊虻挠τ每⒒蛭蠢捶⒄梗劢贡咀ㄒ涤肴斯ぶ悄艿慕徊嫒诤?,锻炼学生在实际应用场景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专业领域复杂问题的思维、能力和素养。鼓励将人工智能软件和模型、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最新成果纳入教学内容,引入人工智能前沿应用场景和典型案例,提升课程的前沿性、交叉性和创新性。

2.产教融合课程??纬逃ξF笏魈褰ㄉ杩纬袒蚓弑感M獠绦试?,突出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将科学研究新进展、实践应用新成果、社会需求新变化融入课程教学内容。融合学校基础研究能力、企业应用研发能力和产业前沿技术与成果使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需要。

3.创新创业课程??纬逃Τ浞痔逑执葱麓匆到逃胱ㄒ到逃娜诤?,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创业素养及企业家精神的培养等,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鼓励聘请行业内具有丰富创业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或管理人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4.前沿交叉课程??纬逃ο低痴狭礁黾耙陨涎Э泼爬嗷蚍窍嘟ㄒ道嗟那把刂叮ü煌Э谱ㄒ的谌莸墓踩?、联动和互补,实现跨学科贯通知识整合,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交叉的整合思维和多学科知识敏锐地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术探索精神和创造潜能,提升学生解决综合问题、复杂问题的能力。

5.“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课程。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与综合素养为核心,聚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服务于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与产业结构转型需求,助力中国企业出海。课程应结合专业优势资源和行业应用场景,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力和职业竞争力。

(三)申报数量

学校将分批分年度立项“五个一”特色课程,各学院统筹建设课程。本次申报每个学院每类课程均须报1项,学校将择优遴选立项。

二、建设要求

(一)课程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育时代新人要求,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二)课程须注重提升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标准,科学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资源,拓展课程深度与广度,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等内容融入课程。

(三)课程须创新教学模式,变革教学组织形态,丰富教学应用场景,积极引入项目式、探究式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虚实结合的学习环境,改革多元评价方式,着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申报条件

(一)申报课程须为新建课程,并自2026年起正式运行,同时需纳入2026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二)以课程团队为单位进行申报,团队负责人须为本校在职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团队负责人及成员须定期开展课程集体备课并实际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同一课程负责人限报1项。

(三)鼓励跨学科、跨学院联合申报,鼓励与相关企业、研究院所等共建课程,建构“教学单位+研究机构+交叉平台”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

(四)已立项暨南大学2025年在线开放课程项目、第二十一批教育技术“创新工程”项目、“人工智能+”课程建设项目、“人工智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课程不重复立项。

(五)课程团队须承诺申报资料真实,课程资源具有独立知识产权,不得废弃原有课程照搬另立新课。课程获批立项后,课程团队需承诺稳定运行不少于四个学年。

四、经费与政策保障

学校给予1万元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支持,鼓励各单位使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经费、长基计划经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经费等经费积极推进建设。

立项课程将纳入校级金课建设项目范畴,学校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项目将从校级建设项目中优先推荐。

五、工作安排

(一)2025年1120周四,各单位汇总提交《2025年“五个一特色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附件1)和《2025年“五个一特色课程申报汇总表》(附件2),盖章扫描版与可编辑电子版发送至邮箱ojwjyk@jnu.edu.cn。

(二)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并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公布立项课程

(三)立项课程拟于2026年底验收,课程须在2026年至少开课一次,课程开课运行为项目结项的必要条件。学院应持续做好立项课程建设工作,学校将视情况对优质课程予以滚动支持。

联系人:林焕楠,联系电话:020-85220033。

 

附件:1.2025年“五个一”特色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doc

      2.2025年“五个一”特色课程申报汇总表.xlsx

 

 

 

                                                本科生院教务处

                                                 2025年11月5